
两会观点: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态度的“大拐点”
中国房地产政策正迎来大拐点。当人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寻找房地产政策的蛛丝马迹时,映入眼帘的词汇是稳定、支持、促进,取代了以往抑制、投机、调控。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与去年表述有着明显区别,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相对平稳和积极的基调。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在去年的报告中,相关表述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从2014年930新政开始,政府对地产态度转向温和就日益明显,宽货币、松信贷、限购放开,各种组合拳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已进入政策转折期。

针对两会期间专家所发表的观点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
全面取消楼市限购
- 以北京为代表的限购政策已实施近5年,最多的时候,全国有50多个城市加入限购行列。截至目前,除了北上广深和三亚,全国大中城市基本都已经放开限购,一些银行对二套房贷首付也调低至三成。
限购政策一方面
- 有助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又“误伤”了大量刚需和改善性购房者。随着房价上涨势头放缓甚至下行,限购到底还能发挥多大作用,是否应当全面予以取消?两会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副院长 杨红旭
- 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表述描述为天大利好。他表示,政府坚持“分类指导”,这在去年已经提过,实际是允许地方救市。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就意味着二套房贷必将放松。
事实上,对于房地产态度转变的背后,是经济增速的放缓,甚至已经步入通缩风险区。2015年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连续35个月为负;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
- (CPI)同比增速放缓至0.8%,跌破“1时代”,为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
专家 张大伟
- 限购政策或有步骤调整。他表示,目前全国执行限购的城市只有5个,其中以一线城市为主,直接取消的可能性很小,而通过工作居住证、纳税证明等绕道宽松的可能性较大。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
研究中心主任 蔡继明
- 限购会误伤一些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特别是“一刀切”地对外地人限购很没道理。“房地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市场基本恢复均衡,放开限购不会对房价造成太大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
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
- 在全国政协经济组发言时就表示,房地产的支柱产业效应不能低估,这个产业能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还能带动消费。他认为,不能一说到房地产就说泡沫,现在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是一大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