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让地产的归地产 哈佛的归哈佛

2014-7-29 08:54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摘要: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的助学金协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对此,潘石屹在其认证微博上回应,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 ...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的助学金协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对此,潘石屹在其认证微博上回应,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

    乍看上去,网上的质疑很有道理,其一是哈佛不缺钱,上得了哈佛的也不会太穷,而国内高校有的是贫困学子;其二是潘石屹等一批地产大佬之所以富得流油,是因为很多中国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当“房奴”,所以地产商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馈国内百姓。

    但慈善终归是慈善,做了就比不做强。而且捐资助学不是缴纳税款,想捐多少、想怎么捐全凭自觉自愿,别人本就无权干涉。关于“国内致富就该回馈国内”的想法,细想想则混淆了一些概念。在商言商,不想赚钱的地产商肯定不是好商人,至于国内的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恐怕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换言之,我们应该让慈善的归慈善、地产的归地产,讨论潘石屹捐资助学的新闻时,不应该把地产商有没有“原罪”的问题裹挟其中。地产商的确不该富得流油,房奴的确不该背负那么重的十字架,但那是另一篇“大文章”。

    除了拿地产商的“原罪”说事儿,网上也有人质疑潘石屹给哈佛捐钱,其实是想给儿子买张“门票”。如果此说为真,我们就更应该淡定。毕竟,哈佛到底有没有节操,和咱们这些上幼儿园都得彻夜排队的人关系不大。让哈佛的归哈佛,咱们还是更多地关注一下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国内高校究竟是拿钱去盖大楼了还是在培养大师?比如说,国内的慈善机构怎样去改进工作才能少些负面消息?怎么做才能破解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