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高端访谈 查看内容
孟晓苏:以房养老推行正当时

2013-9-22 09:22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摘要: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 8年前,以房养老就被提出且得到批示,但却迟迟未落地。8年后,以房养老终于从纸面向现实迈进。 10月21日,北京市民政局首次提出以房养老概念,鼓励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北京市老龄 ...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

 

8年前,以房养老就被提出且得到批示,但却迟迟未落地。8年后,以房养老终于从纸面向现实迈进。

 

10月21日,北京市民政局首次提出以房养老概念,鼓励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北京市老龄办也透露,目前正在论证研究以房养老以及针对企业的相关鼓励措施。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以房养老的最早倡议者也是积极推动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他认为,目前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时机已成熟,以房养老是解决中国养老难题的一项积极补充。

 

中国房地产报:北京市民政局首次提出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这释放出什么信号?以房养老在8年前就提出了,为何迟迟未落地开花?

 

孟晓苏: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以房养老终于向前推进了。以房养老发展起来之后,能够为我国养老资源不足提供有效补充。

 

我在2003年就把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建议提交给温总理,温总理当时就批示了。结果却等了8年,这8年中一直有人不断提出。当然以房养老的推出面临很多障碍。那时《物权法》尚未出台,解决不了物业自动续期的问题,这让保险业不敢涉足,但随着《物权法》的出台以及《保险法》的修订,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可以办了。

 

中国房地产报:前不久,银监会负责人曾表示,如果是房价上行期,以房养老问题不大,但如果房价下行期,有可能遇到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孟晓苏:我国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是70年,但是对于土地上面房屋的所有权是归于个人的,房屋的所有权是永久性的。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规定,土地的70年到期后,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是自动续期的。

 

另外,大家所担忧的房价下跌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8年中,年年都有人担心房价下跌,但实际上呢?房价这8年中上涨了3倍。如果保险公司在8年前就开始做,现在早赚了。

 

中国房地产报:大家现在普遍关心的是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是无偿的还是有偿的,这个在《物权法》好像没有明确规定。你怎么看城市土地使用年限问题?

 

孟晓苏:事实上,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期限的提出,也是从1年改为3年再到5年、15年直到30年,最终,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土地承包制永久不变。农村土地承包制可以如此,为何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可以永久不变呢?

 

我们应当呼吁修改土地使用年限,使之延长至99年,甚至更长年限,以适应目前老百姓拥有房产的需要。

 

中国房地产报: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养儿防老、房子传给子女的传统观念还是比较浓,以房养老推行有难度,你认为目前中国以房养老的市场需求大吗?

 

孟晓苏:以房养老是一种金融产品,并不是一项政策。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它是为有需求的人提供的。眼下人们可能不会一下子都接受,但市场需求是有的。

 

有人说,中国老人都把房子传给子女,但我要问,丁克家庭老人怎么办?中国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1.78亿,占总人口的13.3%。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3171万人,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70%,目前的丁克家庭老人约有2000万人。在公共财政无力兜底所有养老问题的情形下,以房养老不失为解决养老难题的积极补充。

 

另外,以房养老非常适合中国国情。我国多年实行的低工资,使得老年人没有多少积蓄;多年保险业欠发达,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险。但是中国老人通过房改,很多人拥有了产权房;后来通过购买商品房,很多人还有了第二、第三套房,就不能拿出一套来为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吗?

 

中国房地产报:能否举个例子算一笔细账,参与以房养老的老人可以享受多少实惠?

 

孟晓苏:按照推算,如果是在北京这样的高房价城市,拥有一套价值300万~400万元房产的65岁老人,预期寿命为77岁,通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每个月从保险公司拿到的养老金可以达到2万元。

 

实际上,在具体操作层面,以房养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近40种方式,非常个性化,比如老人可以搭配高额的医疗保险,可以要求保险公司以递减、递增或者均衡的方式给付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