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楼市资讯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保楼市还是保实体经济?央行出手国家作出选择,房产走势或已明朗

2022-1-12 08:23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摘要: 在2022年到来之后,许多人的关注点仍然是在楼市方面。因为国家究竟是要保住楼市还是要保住实体经济,大家都非常的关心,因为这不仅是一个财经方面的问题,而且关系人们的生活,也就是民生的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 其 ...

  在2022年到来之后,许多人的关注点仍然是在楼市方面。因为国家究竟是要保住楼市还是要保住实体经济,大家都非常的关心,因为这不仅是一个财经方面的问题,而且关系人们的生活,也就是民生的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去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就开始持续走向低迷,并且直到新年到来也没有过多的反弹,确实值得让人关注,这个现象是将近6年以来都未曾出现过的。

  所以楼市和实体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到底国家会怎么做,究竟要保住谁,确实让人非常想知道。但是其实从央行的一些做法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国家已经做出了选择,给出了答案,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看清目前的房产走势呢?

  一、高房价效应带来的后果

  通过拉动房地产来推动经济,在过去这些年来看确实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非常大的弊端。虽然这些弊端早已显现,但是直到今天才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状态。可以说这个时刻来的正是时候,也是许多人已经渴望的太久,甚至是不敢相信这样的情况发生。

  首先高房价最直接导致的,就是物价的年年上涨。原本房子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十分刚需的,而人生几大重要事情之一的房子价格在直线上涨,那么为了能够买到房子所必须的工资、利润等等要求自然也就抬高了。原本这可能刺激经济内循环,但是要明白买房的人必须控制消费,所以反而经济消费有所下降,那不就是起到了反效果?

  有多少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就是为了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国内的房奴是足足有2亿的,如果算上夫妻二人就足足有4亿了,还不算上双方父母可能会有一些补贴在。

  当属于自己的收入大部分都贡献给了房贷,想要再消费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购买力一旦被严重的削弱,那么许多的产品自然是无法卖出去的。

  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办法卖出去,甚至因为市场消费力不足导致连生产的需求动力都没有时,企业将要面临的就是破产倒闭了。这对实体经济而言是致命的打击。著名企业家任正非先生都抱怨深圳的房价太贵,所以把自己的一些企业产业如生产和研发基地搬到了东莞去。连华为这样的企业都觉得房价贵,更不用说普通的百姓了。

  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资房地产,相反实体行业更让人不敢轻易冒险投资,这样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就是高房价、高租金。试看看如今房价已经一路走跌了半年之久,而许多写字楼等房产的租金仍然居高不下。连华为在高房价面前都选择了避其锋芒,更别说其他企业甚至是百姓,怕是更难生存了。

  二、未来要保住实体经济?

  如果对房产方面的消息有比较密切关注的话,相信大家会发现在“退房令”重启之后,从央企带头开始,许多的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的都开始纷纷退出了房地产行业,重新将重心回归到了自己的主业上,

  过去的数十年,有太多的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而银行基本的大额借贷全部都跑到了房地产商的手上。百姓存钱到银行让开发商拿投资再赚自己的钱,这样的段子我们都已经听过许多遍,但是段子的存在自然有着它的道理,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导致实体经济最终一蹶不振,那么实体经济反而成了一项高风险的产业。

  紧接着央行等银行也开始逐步地退出了房地产行业,这些操作的苗头就是代表着国家选择的是保实体经济,而不是房地产。去年房地产调控了将近600次,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不能依靠短期的房地产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房产一向是只住不炒的。但是直到去年的种种迹象,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确定这次是真的。

  不得不说就连我们身边有需要买房刚需的朋友,在面对房价下跌的情况,第一时间不是感觉到开心,而是彷徨和迷茫,不知道该不该下手,也不理解这样的情况在后续会有什么影响。

  三、房产调控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房地产商了,他们要么失去了暴利的模式,要么转型做其他行业,要么在质量和设计等各方面来提高企业的口碑获取市场份额


  再来就是房产投资者也无法继续投资了,只能转型并且把房子合理处理掉。再者就是刚需买房的群体可以选择的就更多了,又或者不怕没有房子买不用太多的把压力放在买一套房上。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确实被房地产给吓得不轻,一套房子完全可以影响着三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如果如今房子真的变成永久性调控的产业,也就是意味着未来房子不再适合用于投资,而是给真正有需求的人购买的刚需品,未来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会随之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


  没有了房贷的压力,哪怕每个月能够从房贷中节省出1000左右的钱的话,对于全国的经济消费上的推动都是非常不得了的。有了百姓的消费带动,经济内循环自然能够盘活,实体经济自然也会有所提高,未来重心可能就会在高新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