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楼市资讯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5城竞逐,谁是下一个国家科学中心

2021-3-24 10:45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摘要: 大国间的科技竞争,城市很大程度已成了参与竞争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那么目前,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如何,距离上述目标还有多大差距?-01-北京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双领跑在探究各地科创蓝图之 ...
大国间的科技竞争,城市很大程度已成了参与竞争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

那么目前,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如何,距离上述目标还有多大差距?

-01-

北京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双领跑

在探究各地科创蓝图之前,我们先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两项指标——研发经费投入、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了解一下各地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这一指标,通常被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可以预期的是,R&D经费投入越高的城市,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会有更大的潜力。

基于此,搜狐城市以4大一线城市和15座新一线城市为样本(以下简称重点城市),考察各地2019年的研发投入情况。此外,由于武汉、长沙、青岛相关数据暂缺,故最终进入统计的城市有16个。

从2019年研发投入的绝对值来计,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杭州、西安、重庆、天津和南京。


2019年重点城市研发投入情况分析/搜狐城市制图

2019年,北上深的研发投入总和约为508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高达23%,足以体现一线城市在全国科创格局中的引领作用。

其中,北京是全国唯一一座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领跑全国。在统计体系中,研发投入的统计对象主要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规上企业三大科技活动主体。而前两者大量聚集于北京,因此北京承担了较大的基础研究重任。

但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2019年的研发投入约为678亿元,尽管在16座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但仅仅约为第3名深圳的1/2。从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广州仅为2.87%,在重点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后,甚至略低于广东全省2.88%的水平。

总体而言,北上深之外,广州、苏州、杭州、西安、重庆、天津、南京和成都处于第二梯队,研发投入均在400亿元以上,而沈阳的研发投入总量排名垫底。此外,若以研发投入强度来计,上述16座重点城市中则是直辖市重庆垫底,2019年重庆市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研发投入外,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截至2019年底,北京、深圳是全国唯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突破100件的城市,与此同时,北京、深圳也是2019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的城市。


2019年重点城市发明专利情况分析/搜狐城市制图

京深之外,南京、杭州、苏州、上海、武汉、西安处于第二阵营,2019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而19座重点城市中,仅郑州、重庆2019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不足20件,其中重庆更是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02-

蓉汉杭沈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双双垫底的重庆,也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重庆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就包括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还不足”。

为此,重庆将“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作为2021年的首要工作安排,并要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4大一线城市及15座新一线城市中,仅深圳尚未公布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故下文有关2021各地科技蓝图的梳理只涉及18座重点城市。

据搜狐城市统计,18座重点城市中,共有北京、广州、重庆、武汉等10座城市将推进科技创新列为2021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有多座城市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


各地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有关“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的表述/搜狐城市制图

“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比较,前者大而全,包括国际化高端人才、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创业企业、发达的科技金融服务、宽松的创新文化环境、完备的制度政策体系等。后者小而专,强调依托先进的国家实验室、创新基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以多学科、交叉型、前沿性基础科学研究、重大技术研发和促进技术产业化为重点任务。

而实际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已经对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作出了明确规划,其中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虽然国家层面已定点,但是多座城市仍然深情向往国家科学中心。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未被纳入国家规划阵营的成都、杭州、武汉、沈阳纷纷在2021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南京虽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安排中对此有所强调,但在未来5年规划中却也锁定了“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的目标。

争创竞赛愈演愈烈之下,研发投入成了各地政府纷纷想要提高的重要指标,毕竟某种程度上来说,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是一座城市参与科创竞争的基本要素。

-03-

研发投入强度目标西安最高

搜狐城市梳理发现,18座重点城市中,有12城设定了2021年“研发投入”的目标。

其中,上海、苏州等9城明确了2021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成都、合肥、武汉3市则明确提出2021年研发投入增幅;北京、广州、重庆、天津、东莞、青岛6城则未明确提出2021年的研发投入目标。


各地2021年“研发投入”目标/搜狐城市制图

提出研发投入强度目标的9城中,西安2021年的目标设定最高。据202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西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要保持在5%以上。而郑州设定的目标最低,郑州市政府要求2021年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而这比同期西安的目标低了至少2.8个百分点。

但若考虑到往期基础水准,西安设定的目标实则不难实现。

据前文统计,2019年西安市研发投入强度就已达到5.17%,而到了2021年,西安市政府仅提出了“研发投入强度保持5%以上”的目标,不见太大突破。

搜狐城市将上述9城2021年的目标值与2019年的实际值对比后发现,苏州市突破最大。2019年,苏州市研发投入强度为3.25%,而今年苏州市政府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3.75%左右,增幅达0.5个百分点。

此外,苏州市政府还在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要增长8%。同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达到1.4万家。

其实,一座城市若想要提高研发投入,增加科创活力,那么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必要的政府决策。

因为从活动主体来看,企业才是我国的创新主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6.4%、13.9%和8.1%。

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2021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同时还宣布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并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