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高端访谈 查看内容
丁烈云:智能建造的技术、价值与文化

2020-11-23 08:20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摘要: 当前,建筑业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营造信息共享、协作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的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丁烈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当前,建筑业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营造信息共享、协作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的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发展智能建造技术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通用技术与专业技术的关系。要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深度开发形成适用于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二是技术的价值实现问题。先进的技术不一定能马上变现,比如数字孪生技术,在2017年和2019年均被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列为十大颠覆性技术之一,但要在市场有好的应用,至少还要3~5年。企业要提前做好布局,根据自身定位把握先机,做好技术的储备。三是建立建造全过程数字化技术体系。运用数字技术交付的产品,除实体外,要形成数字产品,这就是数字资产,可形成价值的增值。数字资产必须以建造全过程数字化建模技术体系为支撑。四是技术应用要针对行业痛点。如位于武汉的某石化建设项目工地,1500多人同时工作,需要完成1459个钢构件吊装。通过BIM和物联网(IoT)技术构建施工实时数字化模型,具有电子围栏和作业许可管理功能,能够在模型中记录工人轨迹,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精准管理。这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高风险作业安全保障问题的典型案例。

  此外,智能建造技术的用户界面一定要友好。最好像手机APP一样操作简单,要结合应用场景,做到智慧、便捷。在智能建造实现路径的选择上,建筑工业化比智能化更重要。在推进智能建造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当前建筑工业化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设计标准体系、结构体系还不完善,工厂化的柔性流水线还没有建立,现场施工比较粗放。

  在商业模式上,建筑业需要建立具有数字经济属性的商业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AI(人工智能)+”和“建筑产品+服务”,发展面向建筑业的服务新业态。当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0%以上,201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所以我国建筑业产生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的潜力是巨大的。面向建筑业的现代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造过程的服务化,比如设计平台的服务化。以BIM应用为例,设计院用什么建模软件,施工单位就要使用同样的软件,否则无法对接。更重要的是,BIM需要与结构计算、造价分析、工程管理软件无缝连接。如果有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实现数据交换,会使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二是工程大数据服务。以建筑工人数据平台为例,有保证工人劳动权益的平台、环境保护的平台、实名制管理的平台,这就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投入。应该把这些平台集成起来,用一个平台做到数据的共享。此外,还可以发展使用阶段中的专业服务,如健康建筑、智慧养老建筑等。

  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智能建造一定要做到互联。“互联网+”就是获得大数据,“AI+”就是提供智能的服务。智能建造提供的应该是“建筑产品+服务”,不仅提供直接的产品,还要提供增值的服务。

  智能建造要注重文化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理念比技术更重要。例如,注重安全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的安全观念,从而主动遵守安全规范、保障施工安全。我们利用智能技术搭建了数字平台,获得了大量用户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要遵从社会伦理,告知用户数据的用途。当下,根据用户兴趣推动内容,导致用户视野“越来越窄”。谷歌前内部道德设计师哈里斯曾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超越人类的第一个阶段是超越人类的弱点,让人上瘾,挫伤人的天性;第二个阶段是超越人类的智慧。人工智能有一天会不会超越人类呢?这是一个问号。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如何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避免这把“双刃剑”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