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30 16:46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01 童年 那是一条藏着我一整个童年的胡同。不长,旧旧的,甚至有点破。胡同口有一家小卖部,是我心中的“百宝屋”。家里缺了什么,都从那里买,仿佛什么都有,永远也卖不完。一毛钱的冰棍,两毛钱的汽水,一台旧旧的电视机,陪我度过了无数个炎热的午后。 胡同的尽头,有一家废弃的仓库,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快乐基地”,那是只属于我们的天地。我们在里面捉迷藏、丢沙包……甚至还养过小动物。下雨天,我们搬起小凳子,坐在屋檐下,一起看连环画,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我们欢声笑语。 再往外走,就是大马路了。夏天的夜里,奶奶抱起我,摇着蒲扇,在马路上乘凉。我央求她给我讲故事,可每次讲到一半,我就睡着了。那个最终也没能听完的故事,和那些凉风习习的夜晚,如泥牛入海般,沉入记忆的大海。 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家拆迁了。 02 搬家 我们一家老小搬到了三维周边的小区平房里。这是一套我爸单位分的老房子。 搬家那天,奶奶靠着老房子的墙根,难过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当时的心情,我早已记不起,只记得那天的晚霞格外灿烂,灿烂得悲壮。 奶奶终于还是上了车,随我们一起搬到了旧房子。 一楼,三居室。小区里空间很小,除了房子,只有一小圈空地。往日的邻居都已陆续搬走,没有了小胡同里的气氛。刚搬进来的时候,我经常梦见我又回到了老房子,听到了院墙外胡同里的打牌声、吵闹声、欢笑声。 想念老房子,想念胡同,想念那一隅四角的天空,想念空气中弥漫的烟火气。 再次回到那里,老房子已变成了一片空地,仿佛从未存在过。那百余年的家族记忆,就这样烟消云散。轰隆隆的吊车、施工队,震得脑子嗡嗡地响。我逃离了那里,再也不想回去。 很快,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03 怀念 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容易怀念。 奶奶不擅长用言语表达,但我知道,她想念那里,想念和邻居们大半辈子的默契。爷爷更是想念他那一打起牌就忘记回家吃饭的老战友们,任凭老伴怎么拽都不走…… 有一天,奶奶突然对我说,想回老房子看看。我一下子伤感了起来。哪里还有老房子?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她已经开始神志不清了。我带她回了中站,只是,没有小胡同,没有老房子,没有马路边的大槐树。 一路上,奶奶没有说话,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我知道,在她心里,老家的房子是永远的归宿,离开了那里,灵魂便没有了寄托。我也明白,中站是永远的家,无论时隔多少年,总归是要回去的。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带全家人回去。 04 承载 工作后,在我的提议下,一家人决定在中站买套房子。 买房的位置,就定在老房子周围。距离那里最近的是新园路与怡光路的璞玥府。 “中站简直变了个样子!”看房的时候,我爸惊讶地说。 我点点头,表示赞同。一方面,对中站的发展表示肯定,另一方面,我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却又相似的场景。 经济的发展,带动整片区域发展。虽然没有了旧的工业基地,但新兴工业发展得不错,区域的环境也变得好起来了。 璞玥府是新中式风格小区,建筑风格很传统,符合我们的预期。看房的过程很顺利,看完价格和样板间后,我心里暗自定了下来。 父母虽然表明上犹豫,但我知道他们心里是满意的。过去,这附近没有合适的改善房,现在有了,而且价格和品质方面都不错,买房是迟早的事。 我们特意买了一层,带个小花园。抬头看,竟然有当年的感觉。 虽然物是人非,但头顶依旧是那片天空。 搬进去的第一个傍晚,奶奶蒸好了包子,在客厅喊我吃饭。一瞬间,回忆涌了上来。隐约中,仿佛回到了小胡同,奶奶在大院里喊我: “快回家吃饭啦!” 那天,我在日记本里写下了一行字:中站,我回来了。 中站的青春还在,老城的花就永远不会凋谢,逆光的少年,就还会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