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2 09:43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本周宏观经济呈现以下变化: 1)工业品价格受上游驱动大幅拉升,但钢铁、水泥、玻璃价格仍显低迷,反映下游需求依然不彰。响水爆炸事故的影响进一步发酵,各地对化工企业严查和限产,势必助推化工品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削弱PPI通缩的风险。 2)楼市3月“小阳春”结束,房地产销售将开启季节性回落。本周经参头版的评论:楼市“初春”谨防热炒;证券时报的头版评论:降准为何如此敏感?都剑指房地产调控的高压并未解除,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若过度升温,可能触发房地产调控再度收紧。 3)年初以来,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相较去年下半年明显放大,尤其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DR007利率,流动性分层的状况得到了不小的改观。这可能主要源于,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相伴的财政存款增加,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了冲击(今年1-2月货币当局的政府存款增加1029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此外,股市火热可能也影响到银行间流动性的稳定。 4)经济预期转好,债市大跌。体现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占据主导。本周公布的财新制造业、服务业PMI均大幅反弹,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周中传言银行3月下旬加快了信贷投放,3月社融可能不弱;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回暖趋势明显;中美第九轮贸易磋商进展积极。这些都导致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出现了转变,经济似乎远没有想象中差,甚至可能“韧性十足”。 5)“降费”政策落地。国务院决定:自2019年5月1日起,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将期限延长至2020年4月30日;同时要求妥善处理好企业历史欠费问题,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 一、实体经济:楼市高压未解除 1 工业品价格受上游驱动,大幅拉升 工业生产景气平稳,工业品价格大幅拉升。本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量仍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生产告别春节错位带来的“大落大起”,回归平稳。南华工业品指数快速反弹2.8%,工业品价格回归去年8-10月的高位运行区间。 工业品价格反弹主要受到上游驱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1)原油价格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周五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再度站上70美元/桶,主要得益于美国强劲非农数据,且本周公布的3月中国财新PMI大幅反弹,也帮助维护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同时供给方面,OPEC继续呈现减产迹象,原油供应趋紧。2)本周CRB现货综合指数表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蹿升,可能对国内商品市场有一定带动作用。3)本周铁矿石期货价格同样快速蹿升,仍然受淡水河谷溃坝事件影响,上周公布的3月巴西铁矿石出货量从上年同期的2995万吨下降至2218万吨,亦不及2月的2893万吨,触发内盘铁矿石期货价格再创2年多新高。 2 中游价格仍显低迷,化工面临产能收缩 钢铁、水泥、玻璃价格仍显低迷。本周螺纹钢期货结算价显著下挫(图表7),显示在铁矿石期货价格飙涨的同时,市场对钢价看法仍然谨慎。本周主要钢材社会库存继续走低,且全国高炉开工率仅略有回升、仍处低位,反映下游需求不佳,钢厂减少生产助力库存降低。本周玻璃价格指数继续下行,水泥价格指数继上周小幅回升后、涨势放缓,同样反映下游需求依然不彰。 本周,响水爆炸事故的影响进一步发酵。江苏泰兴一化工厂又发生火灾,沿海省份密集提出新一轮的化工行业大整治措施,盐城市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由于化工行业原本就存在部分细分领域产量不足的问题,此番各地对化工企业严查和限产,势必助推化工品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削弱PPI通缩的风险。 3 房地产度过3月阳春,楼市高压并未解除 楼市3月“小阳春”结束,房地产销售将开启季节性回落。本周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小幅回落,仍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周10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略有下降,并显著弱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成交土地楼面均价显著攀升,创2016年10月以来新高;但成交土地溢价率仅略高于去年同期,显著低于2016和2017年同期。也就是说,目前土地市场的供应量比去年显著收紧;开发商拿地热情只是比年初时的低迷状态有所恢复;成交土地楼面均价的攀升,可能主要与供给收缩和推出地块较优质有关。 北京住建委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量达1.6万套,是2017年“3·17调控”后,继2017年4月、2018年5月后第三个超过1.6万套二手房住宅成交月份。据中证网报道:在限购限贷调控政策下,北京楼市“连环单”成为主流。春节后不少刚需客户结束观望入场,加之银行信贷有所放松,“上车盘”成交量上涨明显,使改善型客户和特定需求客户得以获得资金进行置换,激活了整个链条上的交易。不过整体来看,大量房屋仍有议价空间,市场难言全面回暖。 本周,两则官媒头版评论值得关注。经参头版的评论:楼市“初春”谨防热炒。“要看到楼市时过境迁,“房住不炒”定位已然深入人心,经济金融基本面决定房价增长空间日益狭小,需高度警惕楼市热炒苗头,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证券时报的头版评论:降准为何如此敏感?“在一个市场有普遍预期的降准窗口,对一则已经辟谣的假消息继续追责,意在引导预期,以防止在其影响下触发一系列市场不该有的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中,首当其冲的是楼市。位居其二的,是汇市。位居其三的,是资金空转”。两则评论都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高压并未解除,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若过度升温,可能会触发房地产调控再度收紧。 二、金融市场:经济预期转好,债市大跌 1 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生变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连续12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全周实现资金净回笼1100亿元。资金面继续处于宽松状态,R007和DR007均降至低于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注意到年初以来,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相较去年下半年明显放大,尤其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DR007利率,流动性分层的状况得到了不小的改观。这可能主要源于,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相伴的财政存款增加,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了冲击(今年1-2月货币当局的政府存款增加1029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此外,股市火热可能也影响到银行间流动性的稳定。本周票据直贴利率仍稳定在3月以来的低位,上周银行理财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 2 债券市场:经济预期转好,债市大跌 本周债市大跌,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增陡。1年期国债收益率仅小幅上行2.8bp,而3-10年收益率上行达到18-21bp,体现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占据主导。本周公布的财新制造业、服务业PMI均大幅反弹,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周中传言银行3月下旬加快了信贷投放,3月社融可能不弱;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回暖趋势明显;中美第九轮贸易磋商进展积极。这些都导致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出现了转变,经济似乎远没有想象中差,甚至可能“韧性十足”。4月1日开始,彭博将中国债券纳入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是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里程碑,从资金流入的角度会对债券市场构成利好。但短期经济“预期差”的影响占据主导,债券市场仍将面临调整。 3 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强势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7-6.72一线震荡,趋于升值;而美元指数在97以上高位波动,周五晚间公布的美国3月非农数据好于预期,大大削弱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元指数显著上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同样窄幅震荡,趋于升值。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强势状态,主要得益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积极,以及中国经济呈现出相对的“韧性”,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非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3月31日晚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从2019年4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4月5日,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顺利结束,新华社报道称“双方讨论了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协议文本,取得新的进展。双方决定就遗留的问题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进一步磋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