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5 16:36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以对传统养老方式形成有益补充,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这项政策原本是为无子女、晚年生活困难、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出台的一项福利政策,消息一出却引来了各方争议——有说政策过于“冷血”,连老人的房产都不放过,也有人质疑政策落地难免被钻空子,毕竟这两年打着养老院名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理财诈骗层出不穷,如何保护老人手中的“最后一分钱”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以房养老” 通俗地讲就是老人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每月为老人提供养老金直至老人去世,之后房产由保险公司处置。老人身故前对房屋拥有使用、出租等权利,养老金的金额由保险公司根据房屋的价值以及老人的性别年龄等进行评估确认,这种模式被称为“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实际上是让老人多了一种选择,即使没有子女、没有养老金也没有存款,只要他名下拥有房子,就可以为自己获得一份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于养老已有保障的老人来说,这一份额外的养老金,可以提高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 对楼市意味着什么 “以房养老”保险的问世,首先间接承认了房子的资产价值——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它还可以用来养老。 而保险公司和受保老人究竟谁赚谁赔,除了老人的寿命之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房价的涨跌。如果房价涨了,老人以现价估值获得的养老金就亏了;如果房价下降,老人依然可以按照协议定期获得养老金,保险公司则将承担损失。 老人们买账吗 想法虽好,但现实却很骨感。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自2014年在个别城市试点以来,效果并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份,以房养老已经试点了四年,市场上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只有幸福人寿一家,完成了承保手续的只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 可见,不仅仅是投保方老人们对此心存疑虑,保险方保险公司同样也不甚热心。许多老人都秉持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大部分人认为“以房养老”的做法太过冷血,子女与父母双方看来都难以接受。 潜在客户规模如此之小,意味着保险公司从该项业务所能赚取的利润是相当有限的,并且还要背负巨大的社会道德压力,这其中的困难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以房养老只能是一种险种或是理财产品,可以作为差异化养老需求的补充,但毕竟其适用范围比较有限,这种市场化的积极探索值得鼓励,但那些名下无房产也无子女的老人如何养老,仍然需要进一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