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19 16:31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三四线城市要凉了!” “三四线的房子要完了!” “三四线的房子没人要了!” 从去年以来,为了打击高涨的房价,一轮又一轮调控政策不断出炉,也让一些三四线楼市唱空声不断传出。某著名房企“逃离”三四五线,某楼盘因降价太狠引来业主围攻售楼处……花样翻新的传言不胜枚举。 我们每天都能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在风云变幻的楼市,尽管市场行情一年比一年高涨,唱衰的声音却从未停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那种又悲伤又激动的气氛,比过年都热闹。 “快看,那个城市的房价跌了!” “真的跌了哎,看谁还敢买”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抛开情绪化的“分析”,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与其关注那些“自成一派”的民间分析师,不如关注大型房企的动态。专业做房地产行业的公司,在拿地之前都会进行大量精密的专业评估分析。判断一个城市和一个地方的房地产,一个最直观也最简单的指标,就是看房企的拿地情况。 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 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 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 排除极个别意外情况,从房企的拿地布局和拿地热情上,基本上可以看出哪些地方还热着,而哪些城市的楼市已经凉得可以省空调了。 三四线城市升温 2018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各等级城市拿地布局情况 20家代表房企2018年上半年拿地总金额、面积和成本情况 从拿地金额看,一线城市拿地热情减退,二线城市是主战场,三四线城市升温,这也与此前的房价涨势相符。在政策调控收紧的背景下,部分城市推出人才引进计划,间接催动了土地市场的升温;三四线城市拿地金额同比增长44.1%,拿地金额占比达到36.9%,同比增长12.5个百分点。 谁在说三四线凉了的? 再说一遍? 2018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拿地平均楼面价分城市等级变化情况 从拿地楼面价看,开发商热情逐渐减退,拿地楼面价同比小幅下降。一线城市,20家代表房企拿地楼面价同比下降19.1%;二线城市,20家代表房企拿地楼面价同比下降7.5%;三四线城市,20家代表房企拿地楼面价同比下降18.1%。 中西部地区优势 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系统里同样得到了显示。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的数据。 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总额和商品房销售总额和绝对数一如既往地赶不上东部地区,但是在同比增长速度上,中西部地区却明显更高。 以商品房销售面积来看,东部地区的同比增长已经进入了负值,为-5.4%,而中部地区是12.8%,西部地区是10%;商品房销售额,东部地区同比增长3.9%,而中部地区是27%,西部地区是28.2%。 因城施策,精准调控 国家统局新闻发言人在谈及房地产投资时也表示,下半年房市的两个先行指标,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购置费增长都是在加快的。从这两个先行指标看,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也有望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他也提到,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比较高,一些热点城市上涨的压力较大,但一些边远地区、人口外流压力比较大的地区还有一些库存。所以,要因城施策,精准调控。 在调控政策越来越细分的氛围下,一味唱衰三四线楼市显然是不理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