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6 18:12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多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火遍网络。文中有一段话“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别人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语点醒了许多生活处于水深火热,还得想办法自己买房的人。 最近又看到这篇文章,突然就想起了身边的一个人。就在前不久,小编碰到了曾经的校友,外地人,毕业之后留在了焦作。闲聊之余,他把自己最近几年买房辛酸史吐槽了一番。 听完,我决定将他的买房经历写下来,这一波三折的买房路绝对值得记录。 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篇纪实性文章。如果在最近几个月,恰好你也正在买房,或许能从中找到些动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六年前,校友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焦作。毕业即失业,刚踏入社会,一切从零开始,出生在不太富裕的家庭,对他来说,什么都得靠自己打拼才能得到。 从刚开始的超市理货员到端到正式单位的“铁饭碗”,他可以说是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工作搞定了接下来就是考虑买房。刚开始,家里觉得他工资低,决定援助一些,可这些对买房首付来说杯水车薪。 生活很骨感,现实的每天还要从微薄的工资里计划着未来。 那段时间,街边发放的买房广告他开始有意搜集。人生的第一套房,总得好好规划。新房是他的首选。 看一段时间觉得还是不切合实际,手里的资金还不够首付。想买房,差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现行的社会体制,注定了大城市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纸户口,跻身融入的过程依然是充满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土著们唾手可得的一切。 等待,对买房来说意味着会付出更多——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最终,还是以更多的代价买了房,结了婚…… 用一段形象的话描述他与同龄人的差距就是: “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 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第二胎; 我觉得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 致那些还没“上车”的小伙伴: 其实,你现在所遭受的一切是那些成功“上车”的前辈曾经挣扎过的,用一句很鸡汤的话说就是: 青春总得经历过点什么才能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