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 17:46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抵账房,也叫顶账房、工程抵债房等等,叫法不一,是开发商无力支付工程款,用开发建设的房产抵债的房子。在开发商抵给承建商之后,承建商还有可能抵给建筑工人,有时不给发工资,还让工人补房款,自然就没人愿意要。 这种房子有几个特点——首先是价格低,其次是数量少,最后是传播途径单一,小范围传播。给人的感觉是:捡漏儿了你就别张扬,闷声发大财!但其实呢,结局可能是牙咽到肚里,闷声吃大亏。 什么时候有抵账房? 开发商和承建单位是按照工程进度结算的,比如正负零时结算、主体工程完工结算、装饰装修之后结算、配套建设完毕结算等等,双方会合同约定结算方式。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主体工程完工的时候,这个时候开发商总投资一般在50%左右,而要给承建商的钱也是工程款的一半左右。 开发商拿到预售许可证开始卖房子,卖房子的钱再开发一个相同的楼盘都够了,但却没有钱——资本是逐利的,放着吃利息能吃多少,当然就投到了收益率高的项目中去了。原本专款专用的资金被挪作他用,楼盘项目建设的资金链断裂,到了付款结算的时候——要钱没有,要房给你。 为什么价格低? 每个人都喜欢买物美价廉的东西,但一份价钱一分货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发商卖房子是这样,承建商卖房子也是这样,房子便宜是有原因的: 首先,卖相不好。开发商抵给承建商的房子,楼盘往往没有通过竣工验收,很多都还正在建设过程中。 买东西讲究货比三家,遍地都是开发商拿钱砸出来的高上大样板房,任你户型、朝向、楼层再好,归根还是一个灰暗的毛坯房,改变不了人是视觉动物的现实。不怕房子好,就怕货比货,一比较,谁还愿意买。 其次,急需变现。承建商夹在开发商和建筑工人中间,却指望不上开发商,总不能花自己的钱给开发商擦屁股,更别说自己没钱了。等不了开发商,又没有专门的销售团队,只好自己动手,以求丰衣足食,钱多钱少,有比没有强。 为什么数量少? 按照常理,价格低的房子应该很抢手,多抵就能多卖,多卖就能多得,为什么做工程的朋友跟你说仅仅有几套,难道是物以稀为贵?才不是呢…… 一是回收成本。开发商给的抵账房,抵的是过去发生的工程款以及保证金,并不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工程款。因为后期建设没有发生所以没有产生,另外一个是承建商是否继续建设还有待考虑,抵账房的总数就下来了,而分到工程朋友头上的数量就低了。 二是房源稀少。虽然开发商乱花钱导致资金链断裂,但我们仍然得把他假设为善良守法的开发商,否则购房业主受到的损失将会更大,面临的风险也越大,那种情况更为复杂,只能简而论之。 我国的预售制度决定了开发商在拿到预售证之后,就会抓紧卖房子,然后才是建设楼盘,在楼盘建设到不得不抵账的时候,房子已经卖过一轮了。每个地方行情不一样,守法的开发商只能拿没有卖出去的房子抵账,近几年房地产火热的市场,能有几套用来抵账实属不易。 一房二卖 开发商如果真的守法,那就不会出现抵账房。抵账过程是购房人无法了解的,从开发商到承建商,再从承建商到购房人,这种转手会给业主一种错觉:房子没有问题,承建商才会同意抵账,自己拿来卖。但承建商只是为了钱,只要能尽快拿到钱,他也许不会考虑那么多,因为他不会留下房子。 就商品房市场交易量来看,开发商在预售阶段就会卖出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房子,能用来抵偿承建单位的工程款和保证金的房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在考虑购买抵账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否存在一房二卖。如果一房二卖,就会出现抵账房业主和商品房业主争一套房子的局面,而抵账房业主就会很被动。 楼盘烂尾 之所以会有抵账房出现,是因为开发商和承建商的债务纠纷,而抵账房解决的是已完成工程进度的债权债务。前期款项拿不到,开发商已经构成了违约,哪怕购房业主再着急要房子,承建商已经没有动力继续建设,拿钱走人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开发商没钱,承建商退场,除非另有接盘侠,否则不会有人愿意继续承包建设,楼盘就可能烂在那里。不管多少钱买的,最后都只能孤零零立在那里了。 假抵账房 买房子要谨慎,买抵账房更要谨慎。抵账房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买,而在于你是否查询了房屋备案登记情况、在于你是否查阅了抵账合同、在于你对楼盘是否有信心……现实中也有通过抵账房走上人生巅峰的业主,但谁会是下一个没有人能知道。有人说,投资本来就有风险的,还是要买,那就多说两句:抵账现房,能够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