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怀川动态 查看内容
朋友圈能代表买房的差距吗?

2017-5-25 16:55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摘要: 小编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平时上班下班回家出去嗨,追网剧,玩微信,群里那帮狐朋狗友的同学感觉还是那个样,发个小红包,弹出个低级趣味的小视频,没什么本质区别。 可是,每当到了节假日,朋友圈里就有区别了,有去 ...
    小编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平时上班下班回家出去嗨,追网剧,玩微信,群里那帮狐朋狗友的同学感觉还是那个样,发个小红包,弹出个低级趣味的小视频,没什么本质区别。
 


    可是,每当到了节假日,朋友圈里就有区别了,有去新马泰的,有自驾去川藏的,有宅在家里玩LOL的,有兼职的,也有回老家探亲的。
 
    感觉就那么一个瞬间,差距就拉出来了,原来大家的“朋友圈”差距如此之大。
 
“朋友圈”差异化,源于“羊群效应”

    物质基础决定了你的未来发展,不同的平台或者社交群体对你的阅历都是有影响的。同样一个清华的毕业生,寒门学子毕业后就去寻找工作解决生计,富家子弟毕业后却出国留学深造,这就是“朋友圈”的巨差,究其根本也无法绕开物质的本质。

 
    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朋友圈”的表面而已,用金钱的多少来表明“朋友圈”太过于肤浅!真是这样吗?
 
    要清楚,人类社会有一种现象叫羊群效应,很多人为了合群而给自己设了个圈子,比如:
 
有房和无房

    这就是很清晰但你却可能不太注意的其中一条重要分界线。

买房改变人生,怎么会是天方夜谭?

    有些人说,“为什么和某同学一样打工,一样游戏人间,可是我渐渐人生艰辛,人家却风生水起?”其实现实社会,财富掠夺随时上演,随之而来的是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在往各自的方向渐行渐远。因为,可能一套房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朋友圈”走向。
 


    买不买房,买什么样的房子,可能一时的选择,会导致今天固定资产相差十倍,在这个城市的房子有无和数量多少,可能让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10年后差异极大。
 
    前几天小编和同事闲聊,同事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当时和同宿舍的两个人关系非常好,毕业后三人一起去郑州打拼,几年后,他回了焦作,因为他觉得回老家发展好,而且那时候郑州房价已经很高,焦作的房价还只有3K左右,一回焦作他就买了套房子,找了份工作安心当房奴;而他的舍友,又去了北京,他喜欢流浪的生活,希望到处漂泊享受人生,当然,他坚持不买房主义,各种租房住。至于另一位舍友,他本来就是郑州人,一直就在郑州,他也买了房子,欠了很多钱,但也熬过来了。
 


    房子真的能给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是翻天覆地。同事说毕业几年,后来又有机会三人聚在一起,发现他只能和郑州的舍友聊得来了,因为他们都在聊各种房子,而另一位北漂的舍友却只能在一旁有一茬没一茬的搭着话,因为他没买房,以前是不想买,后来是买不起,还在追着北京的房价。
 
    其实,房子是很多人的一个机会,不要吐槽这个城市的房价有多么的不合理,顺势而为,你失去的很多机会,只是在增加下半生或下一代的负担而已。如果我们不想像父母一样,辛劳一辈子平庸无奇,就需跳出这个思维大坑。
 
如果时间倒退10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有人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多个备选答案,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买房。
 
    必须是买房!买不起的人觉得如果10年前应该就买得起,买得起的人觉得应该多买几套,太正常了。
 
    不买房,当然可以,把钱存到银行,然后银行再把钱放出去,让一部分人买房。然后你租的房子就是那部分人借你钱买来的,然后你用自己赚的钱,替他们还着月供。这个社会里,房东就是大爷,一言不合就可能涨房租,想住下去就多掏钱,不接受就打包走人。为此,你不敢按自己喜欢的风格去装修装饰房子,你不敢买太多家具,过得一点儿也不开心。
 

微信扫一扫
楼盘全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