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0多年前,任希芬和丈夫带着孩子从贵州来到焦作。30多年来,他们一家始终租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2010年4月,他们住进了廉租房,也告别了经常搬家的日子。近日,记者来到了75岁的任希芬家,倾听了她住上廉租房的喜悦,感受了那种安定的生活带给她的幸福。 镜头 30多平方米的小屋 一个温馨的家 10月8日下午,在解放东路民馨苑廉租住房小区,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边聊天边晒太阳。 在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廉租住房户任希芬的家。“来了、来了。”随着工作人员的敲门声,屋里传来了精气神十足的应答声。 “哦,是小程啊,有什么事?快进来坐。”开门的老人就是任希芬,她一边招呼着和记者同行的工作人员,一边从屋里拿出了板凳。 房子不算大,但很整齐,生活设施也很齐全,这是记者对这个房子的第一印象。“房子30多平方米,平时就我一个人在这里住,女儿有时间才来陪陪我,帮我收拾一下房间。”老人说,她今年已经75岁了,老伴已经去世,这两年她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饭,大件衣服都洗不了了。 记者注意到,3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成了客厅、厨房、卫生间和两个卧室,每个房间都有窗户,房子里很亮堂。 “一辈子都是租房生活的,从来没置办过什么像样的家具,搬来这里家里才像个样。”老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屋里的摆设,“这冰箱是女儿家不用的,这沙发是别人送的旧的,我又做了个沙发罩,虽然东西都是旧的,但用着方便。”老人言语中非常满足。 回顾 租了一辈子房 现在最有安全感 30多年前,任希芬和爱人带着一家人从贵州来到焦作。“从来焦作到现在一直是租房,租了30多年,房东也换了不知道多少个。”任希芬说。 一辈子租房的生活,在任希芬和孩子们的心中都留下了阴影。“租房的感受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没有安全感,能住到什么时间都是房东说了算,更别想找到家的感觉。”任希芬的女儿说,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租不起条件好的房子,原来租住的地方狭窄,环境也不好。 30多年间,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成家,慢慢只剩下任希芬和老伴两个人租房,后来,任希芬的老伴去世,就剩下她一个人租房住。“孩子们也都生活得很困难,自己上了年纪,腿脚也不好,租房更困难了。”她说。 任希芬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年轻时靠打零工挣取生活费,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打零工也成了奢望。“妈妈原本是一个乐观的人,可从前几年开始,因为找不到固定的住所,也开始唉声叹气。”任希芬的女儿说,他们也没有能力帮助母亲解决住房的问题,一家人都十分无奈。 几年前,任希芬办理了低保,我市开始实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后,她又申请了廉租住房。“刚开始是领取租金补贴,2010年4月份住上了廉租房。”虽然上了年纪,但任希芬对这个日期记得十分清楚,“选房的前一天晚上,一晚上都睡不着。一辈子搬来搬去,没想到老了反倒要安定了。” 虽然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但任希芬对那天选房的情景仍然记得。“政府处处为我们着想,上了年纪的、腿脚不便的有优先选房权,女儿帮我选了一楼。”她说,“现在的房子条件好,小区环境好,邻里关系也好,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才30多元,原来到处租房,条件不如这里但租金比这儿贵得多。” 珍惜 有了这套房子 得好好珍惜 “现在的生活是比以前好多了,可得好好珍惜。”和记者聊天时,任希芬的话语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珍惜”。 从没有固定的住处到住上了廉租房,任希芬老人找到了幸福的感觉。“租房的时候,曾在新华北街四号院一户人家租住了12年,虽然和房东的感情很好,但毕竟不是自己家,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任希芬的女儿说,现在住的廉租房虽然也是租的,但是感觉不一样,有安全感,母亲住在这里让她觉得很安定、很踏实。 从搬进民馨苑小区至今,任希芬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腿脚不好,打扫卫生并不轻松,但就是想把屋里打扫干净,只有这样心里才会舒服。”她说。 记者注意到,任希芬老人的双手还染了红指甲。“我喜欢种花,现在住在一楼,有条件了,自己在窗户下面种了很多花。”她说,她最喜欢种指甲草(凤仙花),喜欢用指甲草染指甲。 在任希芬所在单元的门口两侧,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一排花盆。“这些都是指甲草,前阵子开得可好,现在天气凉,都枯死了,上面有很多种子,我留下来明年再种。”她说,花开的时候院子里很多人都来采摘,还有人问她要种子,她留下的种子晒干后,要分给院子里的邻居,让明年院里的花开得更多、更美丽。 愿望 大家相互照应 把日子过得更好 家中的采访结束后,任希芬老人像往常一样要到院子里坐坐,于是记者和她一起出了门。院子里已经坐了好几位老人。 “我出去转转,你们捎东西不?”刚坐下来,一位骑着自行车的中年女子路过时,问这几位老人。“不买不买,家里中午剩的菜还够吃。”“帮我买一块肥皂吧。”一位老人递过来五元钱。 不一会儿,又一位中年女子从外面回来。“阿姨,今天外面卖的土豆便宜,你们谁要,我出去帮你们买点。”中年女子问。 “这里邻里关系不错,没事了大家都喜欢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聊聊天,平时家里有个小事、腿脚不方便需要买个东西,邻居都乐意帮忙。”任希芬对记者说。 住进了廉租住房小区,小区环境不错,邻里关系和谐……拥有了这些,任希芬老人似乎应该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了。但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任希芬老人又悄悄告诉了记者一个她的愿望。 “虽然女儿经常来看我,但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住,小区里还住有一些像我一样单独居住的人,有些人的腿脚更不好,几天都出不了一趟门,生活十分不方便,希望能有一种办法,把我们都联系起来,平常相互敲敲门,有个照应。”任希芬老人说。 记者从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处得知,该小区共有530户居民,邻里关系十分融洽。“我们和小区里的住户都十分熟悉,对他们的家庭状况也大致了解。平常对单独居住的老人也会特殊照顾,尤其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哪位老人几天不出门,我们也不放心,总要去敲敲门询问一下。”工作人员说。 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这种做法,或许能满足任希芬老人的愿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