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 09:39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都说我们庞大的储蓄是楼市最大的后盾,不过下面这两个数据的对比之后,好像情况有点不大对劲。 第一个数据,2015年人均储蓄率46%,人均存款超4万元,以此计算,中国人均年收入近8.8万元。 第二个数据,居民存款占全社会总存款的比例从2008年的46%降到38%,企业存款占比则有一倍的涨幅。 第二个数据体现的是内部结构性变化。简单说,在维持总体储蓄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居民存款正在快速向企业存款账户中流动。 而导致如此变化的原因,无疑是因为楼市的快速发展。 从上图的曲线,我们也能发现,本轮楼市很牛,以至于普通人不得不拿出所有的积蓄来买房,因为人们相信,在养老教育和房子的选择中,后者的窗口期和回旋余地更小,稍有迟疑,合适的房子就可能买不到了。 在居民储蓄总体下滑的趋势下,不同层次家庭之间的存款对比更值得警惕。 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是92万元,而更具代表性的中位数是33万元,仅为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这张截止到2012年的收入增长对比图已经说明了一切: 与收入支配增长相呼应的的不同层次家庭储蓄率状况。2012年的一份数据现实。最低的55%的家庭几乎没有储蓄,而10%的高端少数家庭储蓄占总储蓄的比例高达74.9%。 该报告同时显示,10%的人占有了56.96%的收入,剩下90%分享剩下的43.04%的收入。 靠什么买房? 住房作为最基本的需求,一般与收入水平增长成反比。越有钱的人,对住房越不关心,越没钱的人,越难以满足住房需求,因为价格总与购买力最强的那部分人想挂钩。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套房子入手就意味着要透支未来好多年。这样的家庭现金流是极为脆弱的,万一哪天来个大病小情的,除了卖房还能怎么办? 买了房子的不敢生病,没买房子要么选择工作居住分开,要么选择租房。这是当下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