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30 16:03发布者: 焦作房信网
三月以来,楼市异常火爆,并引来购房者一轮轮的“恐慌式抢房潮”。于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情结: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举毕生之力也要在一线城市买套房;面对“上窜”的房价,上海、深圳近日发布政策,提高限购门槛和二套房首付比例,这标志着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的再次收紧。 究竟是什么推高了此轮房价疯涨潮?笔者认为,当心“成也楼市,败也楼市”的悲剧,谨慎购房,避免自己把幸福单纯地依赖在拥有房子本身上。 资金过度涌入,小心变“接盘侠” 这种风险事实上是有依据的。首先,推动这次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普遍认为是加杠杆的结果。事实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国内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14.18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个信贷总额的15%。2015全年个贷新增2.6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23.2%,同比增加9368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的22%。仅在2015年新增的个贷,就占到了个贷余额的18.75%;也就是说,中国人在2015年一年房贷消费就占到了过去20年的将近20%,是年平均增长量的近四倍;简单说,就是把未来四年的钱,都花在了现在这一年中。过度透支未来的购买力,最终很可能成了“接盘侠”。 此外,笔者之前论述过,房价、股价并非跷跷板的两头,而是有着同构同向的性质。去年刺激股市,是在宏观经济呈通缩趋势的背景下,透过股市的繁荣,营造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及协助企业配股减债,化解金融风险;然而当股市疯涨的5100点时变急转直下了;相比较而言,今年在楼市库存高企的情况下,通过金融杠杆、舆论引导、地产商营销等手段,以“去库存,化产能”为名,却一再推高房价,本想借助“去库存”缓解金融风险,当下却因房价的泡沫加剧了金融的风险。此时偕资金入市,和在去年股市最高点进入股市的风险极为相似:都是投机思维主导下、赚快钱的心理下,在泡沫化的投资市场中“玩火”的行为。 刚需购房:买的未必是幸福,可能是一生的牢笼 “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这段话用来形容当下刚需购房者的状况是再合适不过了。对于投资者来说,此时的楼市是风险,那么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此时的楼市则可能造成个人幸福的深度套牢。 很多人都觉得:租房不如买房,有了自己的房产,生活才有了根基。但就以目前的房价来看,有了自己的房产,很像有了30年“有期徒刑”——巨大的房贷压力,未来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不敢畅饮吃喝,不敢与朋友大肆聚会,不敢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甚至在劳资关系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声张,只能忍气吞声,为的不过是每月能收到工资,再连夜送给银行。据称全国民企三强之一的腾讯的员工都不敢问津当地房产,更何况其他中小企业的员工?即便举全家财力,甚至不惜刷爆信用卡凑够的首付去购房,难道欠下的贷款会随着入住新房就能烟消云散不成? 总结: 当今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狂飙突进,不是正常的购房消费行为,而是演变成的金融投机行为;当民众安居的房子变成了金融产品,变成了投机者的筹码,那作为房子的家将不复存在, 留下的就是楼市的风险。 从购房的者的角度来说,不管是为得到房子做努力,还是已经得到了房子而沾沾自喜,如果看不到当下房产投机本质,那只能说:无论是“有房者”还是“无房者”,都会成为房子的“奴隶”。要想摆脱这种奴役,但最关键的还是购房者或投资者自身,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财富状况、未来的财富规划正确处置房产,才是摆脱“奴役”身份。如果投资方向错误,房价即便短期上涨,财富值却可能是缩水;如果投资方向正确,哪怕房价下跌,现金流也可能会增加;如果理财方案错误,买到的自住房只会带来烦恼;如果未来规划得当,即使租房也会带来幸福的人生体验。这其中包含了深刻的财富管理道理和思路,购房者应该跳出“房子”和“房价”怪圈,以全新的视角打量、审视、重建自己的财富人生规划,才能真正对的起幸福的定义。顺便扪心问一下自己内心最深处:房价涨就真的幸福了吗? |